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文苑艺林

文苑艺林

根深叶茂当开花 ——《唯实为民——戴超新闻作品选集》座谈会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29 16:41:45 浏览次数:225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

■ 薛耀晗

  5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在陕西新闻出版界10多位业界专家和审读专家参加的《唯实为民——戴超新闻作品选集》座谈会上,展开了一场新闻人出书价值的热烈讨论。

  戴超,1964年大学毕业,两年后调入陕西日报社,一干就是40多年,从编辑、记者、部门领导,一步步晋升至高级记者,参与创办《三秦都市报》,是首任副总编、执行总编,算得上陕西新闻界一位“名记”“大佬”!

  话题从这部新闻作品选集的主题“唯实为民”谈起。曾在中国青年报当记者、驻陕记者站站长二十多年的张文彦先生说:“‘唯实为民’是戴老新闻生涯高扬的旗帜,他几十年对新闻的理解和实践都在这本书中,这四个字是他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写照。”陕西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陈四长,上世纪70年代初在榆林就与戴超因新闻而结缘,他说:“‘戴超’本身就是陕西新闻界一个品牌,如果直接以《戴超新闻作品选集》作书名会更响亮。”中新社原驻陕西记者站记者、担任审读员26年的刘荣庆先生结合自己出版《新闻民俗学》《从新闻黑洞跳进又跳出》等著作的初衷认为:“经商的老了数钱,当兵的老了看军功章,艺术家老了回放录像,新闻人报人老了就出书。戴超出书就是他留给社会的精神财富。”

  与会专家进一步探讨这部集子的价值。大家根据自己阅读的体会,从不同角度梳理、解析、归纳,互相交流,形成以下共识:一是作者从自己采编及合作的2200余件作品内筛选收入集子的九大类别350多篇“珍品”,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个历史阶段我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巨大变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是作者采写的西安十九粮店热心服务市民、四医大张华舍身救老农、四医大华山抢险英雄群体、米脂县高西沟改革农业结构、榆林治沙造林等等一大批优秀集体和个人,不少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反响很大,具有引领世风的榜样价值;三是这部书介绍了作者艰难成长经历、磨炼记者“四力”、担当使命任务、主要业务实绩等,是一个完整丰满的案例,具有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教科书价值;四是书中丰富的内容,给新闻学子和新闻工作者研究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及新闻新学科提供了批量样本和案例,具有新闻学术研究价值。

  戴超在会上介绍自己出版这本书的动议及出版过程:“疫情期间宅家无所事事,阅读几位同仁赠送的书,萌发动议,将几大捆报纸资料整理出一本集子,便于保存,给自己一个小结,给孩子们留点东西。书出版后,回老家带了20本,不够,又专门快递邮寄了20本。我对孩子说,这里边我的、你爷爷奶奶的生平都有了,我死了放在我头下,我枕着就能睡着了。”大家补充说,这部书的价值又增加了一条:有传承家风的价值。

  阅书阅人,畅谈体会,大家对戴老人品文品赞叹有加。原长安大学报总编袁波、原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处长王树林等专家谈到:由于戴老毕生追求“唯实为民”,他采写编评的许多新闻,紧贴时代脉搏,有思想,有生命力,使“易碎品”沉淀为“耐用品”,历久弥新,这本书体现了多重价值,也使我们“立体式”认识戴老,值得一读再读。原武警工程大学教授杨若文先生、西部学刊杂志上半月刊执行主编朱希良等专家称赞:戴老耄耋之年还出书,对人生回望,对事业总结,为社会、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这种“老有所为”,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