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气死牛”的郝树才

发布时间:2022-03-17 15:03:57 浏览次数:839 来源:  分享:

        1941年,王震率领八路军359旅开赴南泥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开荒运动。短短3年时间,359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把原本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在这次生产运动中,涌现了无数劳动英雄,“气死牛”的郝树才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郝树才祖籍清涧,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随父亲逃荒到了延长县。1935年,27岁的郝树才加入了刘志丹领导的革命队伍,被编入红二十五军,先后参加了榆林桥、劳山、直罗镇和平型关等著名战斗战役,3次负伤,4次立特等功,2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1936年6月,郝树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担任359旅排长的他随部队开进南泥湾,开始了开荒生涯。

        郝树才从小就干农活,技术熟练,身体也非常好,因此他开荒的速度非常快。他还特制了一把又宽又长的铁镢头,一下能顶别人一下半。

        1943年3月,部队挑选出94名开荒能手在甘泉县清泉沟举行劳动比赛,每人负责3亩地,比赛谁速度最快,郝树才第一个完成了任务。完成任务的郝树才并未停歇,挥起镢头继续开荒,最后足足开了4.23亩荒地,把大家远远甩在了后面,在整个部队引起了轰动。

        这件事传开后,一个农民不相信,说就是一头牛,一天也开不出4.23亩荒地,一个人怎么能干得出来?于是郝树才跟这个农民的牛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那天,郝树才挥舞着那把特制的大镢头,汗水像雨点一样落在土地上。那个农民的牛,也一个劲儿地往前奔。

        刚开始时,郝树才虽然干得十分卖力,但还是落在了牛的后面,大家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1个小时后,郝树才就慢慢追上来了,那头牛却后劲不足,越来越慢。3个小时后,郝树才已经到达终点了,再看那头牛,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慢慢闭上了眼睛。围观的人都惊呆了,有人感慨地说:“这头牛是被郝树才活活气死了啊!”从此,郝树才就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气死牛”。

        1943年这一年,郝树才一人合计开荒113亩,打粮1万余公斤。从部队到地方都兴起了“向郝树才学习”的活动。后来,毛泽东和朱德也知道了郝树才,还亲自接见了他。

        新中国成立后,郝树才在甘肃省军区任职,但他自愿复员回乡务农。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继续用“气死牛”的精神,带领乡亲们建坝修田、植树造林,把原本贫穷的家乡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人民功臣。

        1979年,年过七旬的郝树才主动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把职务让给年轻人。不过,他并没有回家安享晚年,而是又跑去山上种果树,短短几年时间,一座荒山就遍布飘香的果树。郝树才的儿子郝进回忆,郝树才去世前3天还在劳动。

        1986年5月29日,郝树才老人病逝,享年78岁。“英模郝树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我们要学习英模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品质和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英模先进事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延长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房国平说。 (记者   张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