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延长县农业农村局抓早动快,以延长县委“十看十比创十星”主题竞赛为契机,立足部门职能,深入调查研究,聚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推出“四融四促”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农业农村工作与党的建设相融合,进一步促进干事本领增强。紧扣“强劲铸魂,推动发展”主线,让党建引领成为干部能力作风提升的关键,指引方向、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坚持党的建设贯穿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牢固树立全系统“一盘棋”思想,不断强化干部政治素养,提升干事创业本领,立足岗位、通力协作,让力从多方来,劲往一处使。
强化党建品牌。以“党旗扬 三农强”党建品牌为抓手,内聚人心、外塑形象。通过“党建+”模式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突出党建赋能,努力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不断把党建成果转化完善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打造模范机关。
提升阵地建设。通过研究规划、资源整合,筑牢战斗堡垒。结合现有办公环境,将党委与各支部党员活动室联合共建,增设阅览室、图书角,提供红色书籍、农业书籍等各类图书,培养阅读习惯,让书香清润心灵。利用空闲区域打造“楼道文化”,把党的政治思想、发展目标、组织纪律以及廉政文化等内容醒目地展现,让机关溢满党建氛围,时刻提醒、激励每位党员干部,牢记身上的责任、肩上的担子,持续转变作风,戒骄戒躁、踏实干事。
深入学习教育。以自学和教学两种方式来“加油补钙”,把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县“两会”精神,谈心得、写体会,把自己学习心得、岗位认知、工作经验等进行分享,相互交流、相互进步。利用“农民夜校”,组织党员干部把党课送到基层一线,在瓜果棚里、苹果园内宣传思想、凝聚人心。依托东征会议旧址、友谊书房等学习阵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先进、寻找差距,不断淬炼党性,让头脑始终保持“满电”状态,有思路、有想法,更好地在具体工作中融会贯通。
提升服务水平。学以致用、以学促干,鼓励年轻干部要有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挑选业务能手和技术骨干成立“农业志愿服务队”,分为4个小组,在全县各镇街进行区域化(每个小组划分2个乡镇)服务,面对面宣讲惠农惠民政策,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利用公众号、视频号,把农业政策、资讯、产品以及生产环节中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微信群,搭建便民服务“微平台”,推行信息咨询、事务代办等服务,及时回复用户留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二、农业农村工作与市场竞争相融合,进一步促进占比份额增长。深入调查研究、讨论分析,结合农业市场竞争趋势,按照“地域特色,品质优先”思路,依托有机农特产品基地县优势,从项目谋划、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着手,坚持把苹果、西甜瓜、红薯等具有延长特色的农产品做大、做优,在市场上能站稳脚、受欢迎,卖得出去、卖得上价钱。
强培训、育人才。把握农业生产中“人”这一关键要素,坚持以岗定人,把专业技术型人才进行整合,分批次对果农、菜农、粮农以及养殖户在理论学习和实操技术上进行培训,扎实推进“双千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民技术管理水平,截至2023年5月培训28场次1170余人次。发掘焦成宏、冯毅、冯丹斌等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建立乡土人才库,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逐步形成“点、线、面”融合的人才结构,为后续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增添动力,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扩规模、提质效。聚焦“果菜提质增效富民”战略,在现有产业规模上寻求拓展和突破。围绕“塬区苹果,川道棚栽”产业布局,谋划最具特色亮点的项目,以自身优势弥补短板强弱项,在优势中寻求填补空白的思路和方法。立足32万亩苹果产业优势,强化“五大技术”推广应用,创建“五好果园”22个,县级核心区12个,发挥引领示范,2023年力争实现产量37.8万吨、产值19.2亿元。紧扣西甜瓜、番茄等棚栽特产发展势头,完成500亩日光温室建设,400亩日光温室改造,300亩拱棚建设,实现瓜菜产量13.7万吨、产值2.6亿元。依托黄河沿岸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老品种红薯1.6万亩,加强育苗、种植、储藏、包装等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在产业链形成的基础上实现由细到粗的转变,使红薯产业成为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全力推动红薯生产基地县的创建,充分发挥红薯基地县的作用。
育龙头、延链条。通过龙头带动、链条延伸,逐步走上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重点针对中国供销集团延长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中果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源新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火焰山红薯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在政策支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上“做文章”,采取局领导包抓服务机制,全员深刻领悟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三员”角色,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解困,尽最大能力提供便利。发挥龙头集群带动效应,在产业园区举办农产品以及农资展销会,创造条件,把上下游产业有机联结在一起,形成以白家川为核心的果业产业园,以黑家堡为核心的菌棒产业园,逐步向农、工、科、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实力。
稳面积、提产能。2023年下达我县粮油播种面积14万亩,预计实现产量4万吨,截至5月底,完成种植任务14.22万亩。充分挖掘撂荒耕地和老旧低效果园、退化苗圃、闲置设施农业用地复耕种粮潜力,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良种、良法、良机协同配套,完成2万亩玉米增密度、0.5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县农技中心邀请教授、专家分别在黑家堡镇、七里村街道、郑庄镇开展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和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现场培训会,目前共计培训19次870人,发放宣传资料870份。
三、农业农村工作与群众需求相融合,进一步促进富民渠道拓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问题、做决策站稳群众立场,抓投资、上项目倾听群众呼声,调结构、布产业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增收的渠道更宽,增收的信心更足。
在产业发展设施投入上下功夫。通过日常调研、实地摸排,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立跟踪台账,掌握群众需求,看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还缺什么,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这一“硬件”。围绕灌溉足不足、防灾强不强、农资贵不贵、技术行不行等问题,通过政策补贴、资金整合、项目争取等一系列措施,新建防雹网5000亩以上,改造老果园3000亩以上,新增冷气库储能300吨以上,加快落实“坑桶器药”和防冻物资,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产业发展撑起一面有力地保护伞。同时,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农资市场,护航农业生产,让群众放心。
在产业发展模式推行上下功夫。结合产业布局、园区布局,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上求创新,示范推行“认养农业”“循环农业”,苹果“期货+保险”。通过“果树认养”示范基地,进一步实现“产供销”向“销供产”的转变。依托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和菌棒、黑木耳、秸秆生产基地等,实现“以草定畜、以畜供肥、以肥促果、以果强菌”的循环发展。按照苹果“期货+保险”模式,继续扩大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以及农产品政策性保险,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2023年印发了《延长县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因村分类精准施策。对有资源资产的村,要重点发挥自身条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或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经营,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对“薄弱村”,逐一列出名单、分析原因、找对路子、建立台账,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23年全县农村资产盘活完成率97%,年增加收入353.17万元,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农民利益受损。
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以分级、保鲜、仓储等产地初加工为方向,积极谋划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等8大类项目,促进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提升入市品级。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科技人才支撑、乡村建设等五大重点项目包,2023年谋划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2.02亿元。
四、农业农村工作与群众满意相融合,进一步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目标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以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听取群众广泛意见,用以衡量实际工作成效,把宜居美丽、乡风文明、解决民生实事作为重中之重,让和美乡村建设更加顺应民意。
在提升农业生态上着力。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争创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示范典型,持续推进化肥农药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粪污、秸秆、果树枝条等资源全量就近综合利用,开展农膜、反光膜市场化回收利用,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双提升”。要持续做好节水文章,大力推广果园集雨窖、坑施肥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开展设施棚面集雨试点,探索形成黄土高原高效旱作节水集成技术体系。
在提升农村环境上着力。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突出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新创建5个示范样板村、10个重点达标村和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高质量完成800座农村厕所改建任务,努力营造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提升乡风文明上着力。文明乡风是最美幸福景象。加快健全和强化县乡村三级乡村治理体系,会同组织部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形式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